我回国两个月了,谁都没敢告诉……【魁北客大家说】

年关将至,微信朋友圈里是满满的乡愁,李觏的一首:“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道出了太多归乡无计的无奈与愁苦。

疫情之下,很多人被固定在了原点或他乡。比起太多的朋友,我算是非常幸运的,成文之时,已归国两月有余,因为贴着“境外来客”的标签,为了避免“见与不见”的尴尬,除了双亲,我没有通知任何旧友,五十二个小时的旅途劳顿,14+7的隔离政策,前后五轮九次的检测阴性(其中包括三次鼻咽拭子、三次口咽拭子、三次静脉血外加一次居家环境取样)之后,我正式开启从自己家到父母家两点一线的简单生活,实在憋闷了就去京郊的深山无人之处走一走。

图片
回国后的简单生活,憋闷了就去京郊山里走一走

即使是这样,“万里投毒”、“回国避疫”的质疑仍时有耳闻,年轻时,或许我会不知天高地厚地回一句:“回家需要理由吗?”

人到中年,我只有一遍遍解释,这是自己十二年来在家里过的第二个春节,而上一次从落地到起飞仅仅在家停留了七十二个小时,母亲八十,父亲八十一,(去年暑假也是因为疫情,机票被取消,错过了给她老人家过寿),两位老人去年都曾数度住院,母亲还不慎摔断了锁骨静养多日,身为独女的我,无疑是不孝的。

而这不孝的背后,又是十二年前绝望失婚,逃离伤城的无奈。那一年,儿子七岁,我当时的工作强度远超996,带着单亲家庭的烙印,仅凭双手真的无力托举我和儿子的未来。

今天,当十九岁的儿子不再依赖于我的照顾,当我已竭尽全力给了他能给的一切,我终于可以转身回望归乡的旅途,尽心陪伴年迈的双亲了。

图片
防疫人员到我的居所做环境采样

 

在我的朋友圈里,这样身不由己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而在我知道的回国理由中,占据首位的却是“奔丧”。过去的一年,不断有噩耗传来,我认识的一些老人家来加拿大探亲的时候,我们还在一起聊过天,吃过饭,钓过鱼......转眼已是阴阳两隔。

而疫情带来的重重阻隔,即使见这最后的一面,能实现心愿的朋友也少之又少。

“人道主义签证”把直系亲属“探病”的门槛提升到“病危通知书”的下发,从收到通知到安排回国,这其中的心酸大抵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都说如果有人可以依靠,谁还愿意坚强,那些种种原因选择异地而居的夫妻、情侣自是有着各自的选择与无奈,原本每年十几天的聚首也因为疫情成为奢望。


那些两三年都没有见到父亲或母亲的宝宝,那些从未与祖父母谋面的婴儿,那些求学数载都不曾归家的游子,还有那些因为一次普普通通的探亲而受困海外的爷爷奶奶......


一场世纪疫情,使得一张机票就能实现的愿望变得遥不可及,太多的生离死别,太多悲伤的故事,我更愿意相信,其实回国这件事,也许只关乎人情,无所谓对错,那些主观刻意的恶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冬将尽,春可期,惟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写评论
昵称:
匿名
验证码:
内容:
热 点 信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