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作者

分类

特朗普利雅得演讲必将载入史册,世界因此而重构!加拿大人恍然大悟:赶紧转向!

美国总统特朗普2025年5月13日至16日出访中东,首站选择沙特阿拉伯。这也是特朗普二次上任以来的首次国际访问。

在“沙特-美国投资论坛”上,特朗普发表了极具标志性的演讲,意味着美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转向,也预示着全球秩序的一次重大调整。

该演讲一出,已承受数月美国关税、贸易乃至领土威胁的加拿大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特朗普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曾与美并肩作战、生死相依的血盟老友!

  • 否定全球主义与干预主义:明确批判西方长期以来推行的全球主义与干预其他国家建设的策略——承认“这些干预是失败的,甚至导致了灾难”。
  • 认可主权与文明多样性:强调各国应“依据其文化与传统自主发展,拒绝西方政治制度输出的单一民主自由叙事”。
  • 调整美国总统职责方向:认为“美国总统不应审判他国……审判是上帝的事”,“美国总统应致力于保障美国自身利益、稳定、繁荣与和平”。
  • 以实力求和平:美国“将依靠军事优势作为威慑工具,但主张非必要不干预”……以实现“威慑最大化-干预最小化”。
  • 终结全球化1.0,倡导全球化2.0:提出“以文明主权为核心”的“新全球秩序”,推动“硬全球化”(技术、贸易、基础设施)而非“软全球化”(政治、价值观输出)。
  • 赞赏本土性现代化:赞扬“中东成功不靠西方教条,而靠地区人民的自主努力与文化信仰”。
  • 核心理念:过去(冷战后至奥巴马)是“推广自由、民主、人权等普世价值”;未来(特朗普2.0)是“尊重主权、多元文明共存”。
  • 战略模式:过去是“全球主义+干预主义”;未来是“现实主义+选择性介入”。
  • 外交工具:过去是“价值观外交+军事干预”;未来是“利益导向+实力威慑”。
  • 全球化理念:过去是“意识形态+市场输出(全球化1.0)”;未来是“文明主权+地缘经济(全球化2.0)”。
  • 对盟友态度:过去是“联合盟友推行美式秩序”;未来是“重构同盟关系,要求真正利益一致”。
  • 制度自信:过去是“西式民主是终极目标”;未来是“美国制度服务美国,非全球模板”。

关键变化总结:

  • 从“世界警察”到“文明旁观者”;
  • 从“领导世界”到“确保自身领先”;
  • 从“全球改造者”到“战略均衡者”。

面对美国战略转型,各国必须重新评估自身定位与战略资源:

1. 欧洲:

  • 加速战略自主:构建独立于美国的安全与外交体系;
  • 修正价值输出倾向:重新平衡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 内部凝聚力重建:缓解内部左中右的政治分裂,以稳定应变。

2. 中东与东南亚:

  • 增强地区自主性:利用美式干预退潮的空间,推动本土发展模式;
  • 战略回旋灵活化:同时与中、美、欧保持平衡外交;
  • 基础设施与军售合作深化:借机吸引多边投资,实现“硬全球化”发展。

3. 中国与俄罗斯:

  • 增强制度吸引力:强化非西方治理模式的其他可行性;
  • 推进全球治理改革:提出或支持新的国际秩序方案;
  • 深化区域合作机制:如“一带一路”、金砖机制。

作为“北美中等强国”及“美国传统盟友”,在特朗普外交重构中,加拿大将面临深远影响,因而必须精准应对。

1. 战略定位重估:

  • 从“价值追随者”向“利益协调者”转型:不再盲目跟随美国价值输出,而应以国家利益为第一考量;
  • 重新定义与美国的“亲密”关系:既保持合作,也保持战略独立性,避免在中美地缘竞争中失衡。

2. 强化战略自主与防务能力:

  • 提升军费支出,增强自我防卫能力,减少对“美国安全伞”的依赖;
  • 加强与北极、印太、欧洲等方向防务合作,多元化防务结构。

3. 推进多元经济伙伴策略:

  • 加强与欧盟、东盟、日韩、印度、拉美等经济体的经贸联系;
  • 推动能源、技术、农产品等关键领域出口市场多元化;
  • 探索与中国、非洲等经济体的“项目型”合作,避免“价值观绑定型”合作。

4. 转变外交风格:

  • 从“道义话语主导型外交”转向“现实主义务实多边型外交”;
  • 充分利用并倡导“文化多元、制度稳定、社会结构包容治理经验丰富”等优势,将自身塑造为“具有文明对话与规则协调优势”的“桥梁型国家”;
  • 力保全球势力均衡,成为“全球秩序动荡稳定锚”。

特朗普利雅得演讲不仅是“美式外交传统的重大突破”,也被视为“全球战略版图重构的新起点”。

对于加拿大来说,这是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时刻。唯有“放弃幻想、摆脱盲从、增强自主、审时度势、务实应对”才能在新时代全球格局中继续占据主动地位。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