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奉化区中医医院眼科接诊一例特殊眼外伤病例。患者夏先生因拆快递时遭遇玻璃纤维碎屑入眼,在10个月内接受9次异物取出手术仍未完全康复。
该院眼科主任张莹斌医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详细解析了这一罕见案例背后的安全隐患。

据院方病历记录,42岁的夏先生首次就诊时右眼红肿无法睁开。经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发现其眼睑、结膜及角膜存在数十根透明细刺,确诊为玻璃纤维导致的复合性眼外伤。
“这是我从医十余年来遇到的玻璃纤维致伤最严重病例。”张莹斌表示,经问询,患者网购的弹性支架因包装长期受压,开启时内部玻璃纤维突然爆散,造成眼部多发性损伤。

医疗记录显示,首诊手术清除了30余根可见纤维,但后续9次复诊中又陆续取出残余碎屑。
张莹斌解释,玻璃纤维直径仅3-5微米(头发丝的1/20),具有强穿透性和迁移性,部分深藏组织的碎屑会随眼球运动逐渐移行至表层,需反复手术清除。

记者了解到,玻璃纤维广泛应用于帐篷支架、合金餐具(筷刀叉勺)等日用品。
张莹斌指出三大风险源:
1.劣质包装过度压缩含玻纤材料;
2.存放超两年的玻纤制品易脆化;
3.不当处置加重损伤。
张莹斌强调,此类损伤初期常被误认为普通异物,而“揉眼”会导致纤维更深嵌入。

针对预防措施,张莹斌医生给出专业建议:
1. 拆快递时保持安全距离,如有可能,请佩戴防护眼镜。
2. 遇包装破损飘散粉末,立即闭眼屏息。
3. 眼部不适时应使用生理盐水,自来水冲洗可能会导致复杂感染。
4. 慎购含有”玻璃纤维材质”的商品,尤其是文中提到的增强型支架类产品。
目前,夏先生仍在接受定期复查。
院方数据显示,该科近三年接诊快递相关眼外伤增长35%,其中15%涉及包装材料损伤。
张莹斌呼吁:”希望这个案例能引起公众警惕,拆封环节多一份小心,就能避免不可逆的眼部伤害。”
新闻来源:宁波晚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