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热议:今晚该吃啥!立秋食谱难统一,各有各的理!

 

· 魁 北 客 摄 影 工 作 室 · 
​今天(8月8日)是立秋。作为夏秋之交的重要节气,“立秋”的伟大意义这里不再赘述,小编只关心“立秋应该吃什么?”
中国幅员辽阔,纬度横跨数个气候带,但只有一个“立秋”……因此,各地网友对于立秋该吃什么的意见并不统一,但综合看来,很有意思。
小编整理如下:
1. 北京要吃肉
“立秋吃肉”是老北京的习俗,名曰“贴秋膘”。
夏季炎热,大汗淋漓的人们无心大快朵颐,而一旦立秋,人们便立刻想用吃炖肉的办法弥补入夏以来身体的“亏空”,同时,还可趁此机会为过冬的身体做些“储备”……“贴秋膘”,因此得名。
2. 素版“贴秋膘”
“立秋吃茄子”的民俗出自明朝的一个传说。
明朝大将徐达打下元大都北平府后,大将常遇春手下有个兵偷了农民的一个香瓜。治军严格的常遇春当即就要把偷瓜兵处死。而此时,农民站出来说“元大都有个习俗,立秋拾瓜不算偷”。常玉春听后,就把那个兵放了。
但一听说“立秋拾瓜者无罪”,其他士兵都开始抢瓜……为保护老农的瓜并犒劳士兵,常遇春在肉不够的情况下,把茄子分发下去——常遇春发现,茄子这种炖起来有肉味、嚼起来有肉感的蔬菜,完全可以成为肉食的替代品……
这一传说被素食主义者发扬光大,在立秋别人都在吃肉狂贴秋膘之时,素食者们便会以茄子代之解馋……这膘贴不贴得上,另说。
3. 天津“咬秋”
除了同样吃肉“贴秋膘”,北京近邻天津等地还流行“咬秋”。“咬秋”其实就是“吃瓜”。其典故与上面的常遇春传说同宗同源。
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这样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
清朝时,天津人会在立秋的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食品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上,立秋当日吃下,“可清除暑气、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与痢疾”。
4. 山东吃“渣”
山东莱西地区流行“立秋吃渣”。“渣”,就是一种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吃这个,旨在防止秋季腹泻及痢疾。当地有俗谚:“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吐也不拉”。
6. 杭州吃桃子
杭州一带流行“食秋桃”。立秋时,大人小孩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把桃核丢进火炉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做可以免除未来一年的各种瘟疫。
7. 南京“啃秋”
南京有“立秋啃秋”的习俗。“啃秋”就是“吃西瓜”。但其典故与上面的常遇春传说不是一个。
相传明代某年立秋,南京城里有许多人害癞痢疮,而庐州府崔相公之女“吃西瓜让癞痢落疤自愈的方法”被人们效仿……自此,立秋吃西瓜便成为习俗,并谓之“啃秋”。
8. 四川喝“秋水”
四川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饮一杯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
9. 台湾吃“福圆”
立秋时,正值台湾龙眼盛产期。“龙眼”又称“福圆”。人们相信,“立秋吃了龙眼肉,子孙就会做大官。有俗谚称:“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今天,您吃啥?茄子炖肉,青菜豆腐,西瓜,桃子,龙眼,水?了,别忘了留着桃核除夕用。

【其它小知识】

由于立秋是夏、秋的过渡季节,炎热夏季的煎熬,人的脾胃普遍较弱,养生首选要注意调理脾胃,多食清热、利湿、健脾的食品,使体内积存的湿热排出去,让脾胃的功能逐渐恢复。

因此,这个时候应多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比如:山药、扁豆、栗子、大枣、山楂等,还可以多吃一些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比如: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

此外,中医认为:夏天无病三分虚。人在盛夏的时候出汗很多,体能消耗大,如果不补一补,冬天来了以后,身体难以抵抗病毒感染或旧病复发。

欢迎留言,共度立秋。

写评论
昵称:
匿名
验证码:
内容:
热 点 信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