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1.25亿年前,一只生活在如今中国辽宁地区的一种类似于獾的肉食性哺乳动物,正尝试捕食一只体型远大于自身的鹦鹉嘴龙,不料此刻火山喷发,喷薄而出的火山泥石流,瞬间将两只正在缠斗的远古野兽掩埋地下——这是后世的科学家们根据一块化石,还原出来的一场殊死搏斗的惊险场面。
这块宝贵的化石,被认为是人类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哺乳动物捕食恐龙”的最早证据。7月18日,中、加两国学者在国际知名学术杂志《自然》子期刊《科学报告》上发布了相关研究成果。
有学者评议称,研究此化石后的重大发现,足以颠覆人类以往对于白垩纪恐龙世界的所有认知。
论文作者之一、加拿大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学者吴肖春博士介绍说,“在这块化石上,鹦鹉嘴龙处于俯卧状态,而哺乳爬兽的身体向右盘绕,俯坐在猎物的背侧,抓扒着鹦鹉嘴龙的下巴,并撕咬着鹦鹉嘴龙的一些肋骨。”
“与此同时,爬兽的小腿被鹦鹉嘴龙的后腿夹着。两只远古野兽在争斗过程中间纠缠在了一起,之后被火山爆发喷薄而出的热火山灰和火山碎屑掩埋,最终成为化石。”吴肖春称,“化石中两个动物死亡时都是“亚成体”(即“动物已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但尚未性成熟。植物已过发育期,即将性成熟”的生物发育阶段)。其中,化石中的鹦鹉嘴龙体长119.6厘米,个头与一只大型犬类相当。”“而捕食鹦鹉嘴龙、类似于獾的哺乳动物,被学界称为“强壮爬兽”,体长约46.7厘米。虽与恐龙相比,该“强壮爬兽”并不大,但它仍被认为是“白垩纪最大的哺乳动物之一”。吴肖春博士说,学界之前普遍认为,“恐龙是白垩纪期间地球的主宰,它们几乎不可能受到同时代哺乳动物的威胁……而这块化石,颠覆了我们以往的认知。”本次论文作者之一,加拿大自然博物馆马隆博士介绍说,“爬兽和鹦鹉嘴龙生活在同一时期”,这并不新鲜。而今从科学角度而言,令我们惊奇的,是这块化石所揭示出来的“捕食”行为特征”。据此前发现的一块“强壮爬兽”标本显示,“其胃中有鹦鹉嘴龙幼年个体的骨骼残留”。古生物学家因此知道——“强壮爬兽”会把鹦鹉嘴龙等恐龙当做食物……但学界一直无法确定的是,鹦鹉嘴龙是如何被爬兽吃到的……是恐龙死后、爬兽“食腐”,还是爬兽“捕食”了活着的恐龙。马隆说,在仔细观察并分析后,中加两国学者认定,该爬兽是在“捕食”鹦鹉嘴龙,而不是在“啃食”一具鹦鹉嘴龙的尸体。马隆解释道,因为恐龙骨架上没有发现任何具有“啃食”特征的牙印。此外,如果鹦鹉嘴龙在爬兽遇到它之前就已经死了,那么这两只动物的体态不太可能出现像化石中呈现的那样‘纠缠在一起’。再者,从爬兽位于鹦鹉嘴龙背方的位置上分析,爬兽才是这场战斗中的“攻击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