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面前的半百老人是那个曾经饱受争议的“北大第一个卖猪肉的”陆步轩。
他在抖音上发布的第一个短视频里说,“我曾被政府招去做了12年的公务员,之后辞去公职,重新回到肉案,希望利用有限时间,做好猪肉这篇大文章。”
陆步轩抖音上一个18秒的视频51万赞
2003年,一则“北大毕业生‘沦落’街头卖猪肉”的新闻报道,将陆步轩推到整个社会跟前,伴随着嘲笑和蔑视,很多人说:“北大毕业还不是照样卖猪肉?读这么多书有什么用?”“庙堂无作为,肉案写春秋”,即便陆步轩把猪肉案上的事也捣腾出了名堂,即使他给母校北大捐了9个亿,他还是觉得自己是母校历史长卷上不光彩的一笔。今年11月,《北大屠夫20年后还在卖猪肉:年销售额18亿》的新闻连续两天上了新闻热搜。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的陆步轩,似乎已经对北大学子卖猪肉这件事释然多了,他调侃自己是“最有文化的猪肉佬。”1966年,陆步轩出生在陕西省长安县东部一个小村子里。家里几代都是耕田种地的,父母文化水平都不高,小学时母亲因为意外去世,让本身就贫穷的家里处境更艰难了。
对陆步轩来说,上学就是为了能够改一改自己的“穷”命,1985年,陆步轩考了531分,位列陕西省第十四、长安县第一,他收到的通知书,来自北京大学中文系。陆步轩用“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形容到北京时的心情,他还专门去天安门拍了张照片,和家书一起寄回家去。但四年过后,陆步轩并没有如当初所想地留在北京,北大也没能成为他改变命运的契机。到毕业分配时,阴差阳错被分到一个快要破产的长安县柴油机配件厂,上午去报道,陆步轩下午就走了。最终他是以临时工身份在计经委落的脚,还没有编制。就这么过了三年,始终不得志,薪酬只有正式工的一半,还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不久后,陆步轩“下海”了。他搞过装修,找人借钱挖过金矿,开过小卖部,但没有一行能做得下去,还欠了一屁股债,妻子也和他离了婚。后来经人介绍后,他认识了第二任妻子,不久女儿降生,为了谋生,在妻子的建议下,他租了个门面,卖猪肉。做猪肉生意投入少,周转快,对想要翻身的陆步轩来讲是个不错的选择。
“肉摊上当时都是苍蝇乱飞,血水横流,肉腥气刺鼻……”那时的陆步轩,和其他卖猪肉的没有什么区别,除了他戴着一副眼镜,他给自己的猪肉档口取名“眼镜肉店”。
他的眼镜肉店肉好,价格便宜,又因为曾经接受“北大”精神的熏陶,陆步轩从来都不缺斤少两,生意越来越好,年营收过万,还开起了分店。
原本生活就这么按部就班地过下去,2003年,记者的一次造访,陆步轩的北大毕业生的身份才暴露了。有一些工作单位也抛来橄榄枝,最终,他选择了去长安县档案馆进行县志的编纂,这一回,陆步轩有了编制。等了15年,他终于有机会进入体制,拥有了“公家人”的身份。
“这不是钱的问题,是身份认同的问题。”年过四十,陆步轩才终于能挺直腰杆对外说,自己是从北大出来的文化人。档案馆工作的日子里,他参与了2部年鉴和1部地方志的编纂,其中一部,还获得国家级奖项。但猪肉还是没有从他的生活里淡出,后来,因为机缘巧合他还认识了北大的师兄,同为猪肉佬的陈生。
同为北大猪肉佬,两个人合作了一把,一起创办了猪肉品牌“土猪壹号”,还开办了“屠夫学校”。
而在这创业期间,陆步轩前前后后捐给了母校达9亿多的捐款,他和陈生还一起被邀请登上了北大职业素养大讲堂。
2018年,他和陈生共同创办的猪肉品牌,在全国近30多个主要城市销售额达18亿元。
今年4月份,52岁的陆步轩开通了抖音,平时在网上普及猪肉相关的知识,或是分享自己的来时路。最火的一期视频,点赞突破了51万,妥妥的“网红”一枚了。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曾经,“北大”曾是陆步轩改变命运的救命稻草,后来他成了屠夫,名校的光环又成了压在心头的石头。好些年陆步轩都觉得读书没有用,他甚至消沉到拎着酒瓶走进赌场,后来的故事剧情却接连反转。“北大毕业还不是照样卖猪肉?”这句话曾经是他心头的一根刺,现在他开始反驳,“北大毕业卖猪肉都能卖成连锁店。”回望过去,陆步轩用了快三十年才与“北大”和解,他在抖音里说,“现在我想明白了,读书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读书能改变思维。”
即使从天之骄子变成猪肉案上的屠夫,也能绝处逢生,活得漂亮。陆步轩用自己另类的前半生,让我们看到一个勇于做自己的大写的人,更证明了:读书无用论,是最大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