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民在魁省小镇开店十年,被誉为“勇于担当的村里人”!

昨日,魁省当地法语媒体La Presse为一对开店的中国移民夫妻做了报道,标题《勇于担当的村里人》。


图片

 

进店的顾客都习惯称呼他们“王”、“刘”,他们总是面带微笑。在魁北克短篇小说家弗雷德·贝乐林(Fred Pellerin)出生的村庄里,王卫华(Wei Hua Wang 音译)和他的妻子刘婷婷(Ting Ting Liu)经营着便利小超市。


这里地处魁北克省莫里斯(Mauricie) 大区的小市镇Saint-Éliede-de-Caxton,距离蒙特利尔市中心有将近150余公里。怀着对偏远地区商业潜力的憧憬,这对来自中国的移民夫妇来此创业,时光荏苒,一晃将近10年。


开店创业

“28岁那年,我来到魁北克。一个朋友告诉我,什么都比不上买店强“,王卫华回忆道。来到莫里斯大区后,两口子相继买了两间村里的小超市。之后,王卫华入了加拿大国籍,一家人自此安顿了下来。

经营一段时间后,他把两间小超市卖了,又新买了两间店,分别位于Saint-Éliede-de-Caxton和Charette,两地挨得很近。一切都很顺利。

但不幸的是,2019年7月29日,夜里,一场大火把位于Charette的店面烧得一干二净。

王卫华叹息道:“那间店,我的投资超过25万加元,结果一切都灰飞烟灭了。我当时面临两个选择,要么从保险公司领取一次性赔偿支票,要么重建。”

最终,他还是选择了重建。浴火重生的新店计划将在本月开业。整个重建工程持续了1年多,受疫情影响,人工费和材料费较疫情前激增了30%。

“这个新店,连上新增的加油站的油泵,我投进去的钱有近100万加元。要还清银行贷款,恐怕一辈子都须埋头劳作。但再怎么不济,我身子骨还结实。我善待顾客,大家看起来也善待我。”

图片

王卫华说他喜欢和顾客交流


王卫华把从当地供货商那里拿货视为己任。“这是我向邻里、客户表达互助友爱的方式,”他强调说。“没有小超市、没有油站的村庄是幽灵村。为了让村庄留存必需的商业设施,得有人挺身而出、勇于担当,这一点很重要。”

每周工作时长:100小时

和很多踏上魁北克的土地后即经营小超市或便利店的亚裔移民一样,41岁的王卫华有着类似的经历。但他的区别在于,他没有留在蒙特利尔,而是选择了偏远地区。

“我曾试过在大都市生活,但仅仅一个半月,我就放弃了,我想住在乡下。刚到莫里斯,我就感受到被当地人接纳和赞赏”,王卫华笑着回忆道。

王卫华还聊到了他在中国的“前世”,那时的他在电信公司上班。“我工作挺好的,收入也不赖。女儿出生后,我们还想再要个孩子。可那个年代,政策不允许”,“我的两个儿子都是在这边出生的。生活在魁北克,我们都很开心。但我们时常会想念那边的家人。”

虽不愿抱怨命运,但王卫华坦言,自从经营两间便利小超市以来,自己的生活就只剩“工作、工作、再工作”。

图片

王卫华和刘婷婷的夫妻店开在主街上。“我每周工作100个小时”,他一边说,一边忙着在妻子的帮助下,往货架上码放商品。“除了每年回一趟老家台州(距上海约700公里)探亲,我终日无休。”

“人们总觉得,移民通过买店发了家致了富。可他们怎会知晓为赚取薄利,店主所付出的努力。况且,便利店还得承受大型连锁商业的挤压。”

刚开店时,法语一句不会

来到莫里斯大区安家后,这对夫妇付出了百分百的努力。妻子刘婷婷回忆说:“开第一间便利店的时候,我对法语是‘目不识丁’,不会说、不会听。你可以想象,刚开店时顾客要买某个特殊品牌的香烟时,(在通比较难的情况下)还得他们提供良好服务,这种挑战……

时间能改变一切。经过近10年的磨砺,现在的她,已学会用法语和顾客交谈。尽管她时常会问“quoi”(“什么”),但顾客们仍对她的法语赞赏有加。

编后语:

王卫华和刘婷婷夫妻的经历是很多华人移民开店故事的缩影,他们用华人的勤劳和坚韧在魁省扎下了根,很多村镇的基本商业服务正是由于这些华人移民的坚守才维持下来,有数据表明,在魁省,超过三分之一的便利店主是华人。

写评论
昵称:
匿名
验证码:
内容:
热 点 信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