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之痛:怕有一天我们无言以对

 

朋友去超市买菜,回到家发现10岁的儿子不见了。

屋里屋外喊了一遍,他在冰箱门上发现了一张纸,上面画着足球、草地,还歪歪扭扭画着自己的中文名。儿子踢球去了。

这是几年前的事儿,孩子当时读四年级,在学校用法语上课,英语会一些,中文能听能说不会写;朋友不会英语和法语,所以才出现了上面看图说话的一幕。

后来再提起这件事,大家把它当成蒙特利尔式的玩笑,齐赞孩子机灵、善解人意,要是大家变回到山洞里的原始人,他儿子一准儿能做在石壁上刻图的书记员。

琢磨一下,我觉得这事儿也是一个说大就大的文化现象:移民家庭的语言困境*。

以前我们说语言障碍影响了移民向本地社会的融入,这话倒也不假。所以移民一登陆就去学各种语言班,学好了,工作了,真的融入了吗?也不见得,这中间还隔着文化呢。

更何况我们再强调身份识别和文化自信的时候,融入这档子事儿就靠边儿站了。还有,现在出来的好多同胞也都阔了,不用急着去工作而死磕语言关;再加上高度汉化的华人区越来越多,里面找个老外都难,学了英语跟谁说去……所有这些似乎造成了一个结果:华人新移民学习英语、法语的迫切程度降低了。

可是我重点要说的不是上面那些,而是移民家庭里父母和子女间的语言障碍。

美国一位移二代(忘了名字)打小随父母移民,大学毕业后在一家英语电台做节目主持人,他与家人语言沟通上的苦恼特别明显。“我能在节目里跟听众使用贴切、恰当的英语词汇,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而跟我的父母却做不到!”为什么呢?“讲中文,我是10岁孩子的水平;讲英文,我父母也是10岁孩子的水平。”

这家的父母和成年的儿子已经无法进行成人式沟通,这种情况在很多移民家庭程度不同地存在。

蒙特利尔是一个有多语言环境的城市,中国移民的孩子流利使用英语、法语、中文甚至更多语言的不在少数。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汉语反倒成了很多中国孩子的短板。

有多少人当初移民的理由说是为了孩子?我们把孩子带到一个安全、宽松的环境里长大成人,一切似乎随心所愿。忽然有一天发现,我们竟然无法跟他们深人地交谈,甚至是无言以对。这是我们为移民而付出的代价吗?

 

*移民家庭语言困境:这是笔者自己造出的概念,如果已经有人在这个问题上作出系统的研究和论述,万望指教。)

 

怎么解决上面的问题?

如何做到永远跟孩子们谈笑风生?

继续学语言,大人学好英语、法语

让孩子学好中文,从娃娃抓起

 

长按二维码,关注《魁北客》

 

 

热 点 信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