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饭,可以过年。吃货们可以按这个拉菜单了!

 

春节的风俗离不开“吃”,这是中国人的情怀。从格外讲究的除夕“年夜饭”,到辞旧迎新的大年初一,再到小年儿,到正月十五,我们按照风俗应该怎么吃?

 

1_副本.jpg

【初一的饺子】也称扁食或饽饽。古来只有馄饨而无饺子。后来将馄饨做成新月形就成了饺子。自唐代起,吃饺子的习惯就已散播于中华。除夕夜十二点,新旧交于子时,饺子的意义正在于此。

 

2_副本.jpg

【初二的面】大年初二必须吃面,顺顺当当,寿与天齐。古代的一切面食都叫做饼,所以汤面起初也叫汤饼,开始的面片不是擀成或压成的,而是将和好的面,用手往锅里撕成片。到唐代以后开始用案板擀面,才逐渐有了长、短、干、素、荤、挂等不同面种,汤料搭配更是多不胜数。

 

3_副本.jpg

【初三合子往家转】亦称“盒子”,可荤可素,形状像个大扁饺子。韭菜、鸡蛋、虾皮儿的素馅儿“韭菜盒子”在中国的北方十分流行。

 

4_副本.jpg

【大年初四吃折箩】大年初四的必选项。“折”发一声,有倒的意思,“箩”是食器。所谓折箩,就是把头天的剩菜混在一起烩食。南方如今流行的“盆菜”,典故正是源自于折箩,只是盆菜里不再是“残羹剩饭”,折箩的韵味早已不再。 

 

5_副本.jpg

【破五的饺子带花边儿】“破五”吃饺子是老北京的规矩。肉馅儿必须自己剁,要把来年的不顺都给剁没。包法也和初一不同,要捏出花边儿,寓意是“捏上小人的嘴”。有的还会特意包出一个扁圆带花边的元宝状饺子,寓意为“元宝送穷”。

 

6_副本.jpg

【初六初七要吃鸡】大江南北,吃法众多,鸡为吉也。恰逢鸡年,鸡汤象征“清泰平安”,鸡爪寄意“新年抓财”。

 

7_副本.jpg

【初八初九牛羊肉】前几天的饺子、面条、剩菜看来是顶不住了,不够塞牙缝儿的,赶紧补补“横菜”(横,四声,北方俚语,可理解为蛮横的大肉)。

 

8_副本.jpg

【初十要喝棒子粥】看看中国人多么讲究,横菜吃完,赶紧来碗玉米茬子粥刮刮肠子,这是啥,这就是太极!

 

9_副本.jpg

【十一吃鱼有说头】春节吃鱼,当然是讲究“年年有鱼(余)”啦。

 

10_副本.jpg

【十二餐桌有鸭子】各地都喜欢吃鸭子,北京烤鸭,南京盐水鸭,四川樟茶鸭,春节这么隆重,当然不能少了它。

 

11_副本.jpg

【十三围坐吃对虾】大对虾一上桌儿,还未入口,红彤彤的喜庆劲儿就能赢得个满堂彩!

 

12_副本.jpg

【十四大碗炸酱面】各地炸酱面的做法不同,老北京炸酱面,算得上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既能做节日特餐,也能入寻常日子。老北京对之着迷,有多迷?嗯,经常有人一熬一锅酱,一吃一星期……

 

13_副本.jpg

【十五家家闹元宵】正月十五赏月观灯,放焰猜谜。起初叫“浮圆子”,后叫“汤团”或“汤圆”,取团圆和睦之意。用糯米搓成圆形,内嵌不同馅儿,煮食,北元宵,南汤圆,早点、主食两相宜。

 

14_副本.jpg

【年糕】春节吃年糕的风俗,兴于宋代,盛于明代,由发音“粘糕”演绎为“年年高升”之意。

 

15_副本.jpg

【馄饨】新年吃馄饨取其开初之意。传说盘古氏开天劈地,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结束混沌状态,才有宇宙四方。取“馄饨”与“浑囤”的谐音,寓意是天人相接,粮食满囤。

 

另外,各地自有自己的风俗,各种吃食寓意美好。【吃枣】春来早。 【柿饼】事如意。【杏仁】幸福来。【豆腐】全家福。【三鲜菜】三阳开泰。【长生果】(花生)长生不老。

 

16_副本.jpg

山东人讲:海参是首选,鱼虾少不了。传统上还要炖蹄筋儿。虾是干炸或白灼,油焖虾是广东人的吃法。

 

17_副本.jpg

河南兄弟说:年夜饭?那必得是炖肉啊!中原炖肉文化源远流长,一锅猪肉,一锅鸡肉,直接炖好,端锅上桌。“大口吃肉,大块分金”的豪爽,这才是过节的样子!

 

18_副本.jpg

东北人说:年味还是老的好,光吃猪肉多没意思,加点儿粉条儿,盛一大碗,绝对过瘾!我们还爱吃酸菜白肉……

 

19_副本.jpg

等一等!内蒙的朋友插话说,酸菜白肉?你们一定不如我们。我们会找一口家里最大的锅,嗯,有多大?哦,反正这锅酸菜白肉是要从除夕吃到正月结束哒……

 

天呐!那可是32天啊!

 

魁北客提醒大家,春节风俗值得玩味,但吃喝有度,大家要本着健康第一的原则,顿顿做到有理、有利、有节。祝大家春节愉快!

 

文尾二维码 ohquebec.jpg

热 点 信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