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作者

分类

华人移二代医生站在蒙特利尔抗疫第一线:ICU全满,我已给10多个病人插管了……

许丽颖这段时间的心情非常复杂,她的儿子鲲鹏是名医生,在抗击新冠的第一线,她既为儿子自豪,也为他担心。

 

鲲鹏的岗位在ICU,接触的都是新冠的重症患者,堪称“战疫”一线中的一线,他平时工作的两家医院分别位于Laval和Legardeur,大蒙特利尔病例较多的地区,工作压力可想而知。

 

3月中旬,鲲鹏跟父母一起吃了顿饭,之后就一头扎到医院再没回来过,忙的时候连电话也没时间打。



鲲鹏跟父母在一起(许丽颖提供)

 

即便是通电话也是报个平安,鲲鹏很少跟父母说医院里的事情,“最近给十几个病人插过管子”,这是许丽颖知道的关于儿子工作方面为数不多的细节。

 

另外,鲲鹏在医院中经常要连续工作30多个小时,每工作4天才能轮到休息,休息期间也不能回家。

 

“即使不被传染,也担心他累倒了。”可怜天下父母心。

 

鲲鹏的奶奶已经快90岁了,她在国内也担心孙子有危险,给许丽颖夫妇下达了最高指示:让他辞职,别干了。

 

这样的指示肯定不会落到实处,但是老人家的意见也要转达。鲲鹏回复说,你们该为我自豪呀,不要拖后腿。

 

许丽颖说,“儿子还没成家,难以理解父母的心情,只是希望他体会到这份牵挂,能让他更好保护自己。”是啊,除了这些,医生的家属还能怎样呢?



魁北客记者在鲲鹏晚饭时间联系到他,非常简短的聊了几句。



他现在的医院有17个ICU病房,全是满的,他与另外一个同事一组值班;ICU一共有4位医生,分两组。他最担心的就是万一有谁倒下,工作就容易乱套。


武装了防护服的鲲鹏在医院走廊



所以他们平时非常注意保护自己,一方面是为了自己的安全,另外谁都不愿因为自己出事给团队带来更大压力。



“最大的隐患是工作几十个小时后,精力不集中。在防护上容易出漏洞。”鲲鹏中文普通话非常好,但偶尔会停顿一下,试探记者听他的中文是不是很准确。



与很多移民二代不同,鲲鹏的中文流利而精确。可能是因为他在中国读完小学才随父母来到加拿大的缘故。



鲲鹏12岁到蒙特利尔,中学在École Saint-Henri, 预科读的是Cégep André-Laurendeau,28岁从蒙特利尔大学医学院毕业成为一名内科医生。



学生时代的鲲鹏(许丽颖提供)



跟鲲鹏简单聊他的经历,感觉他就是蒙特利尔众多华人子弟成长的缩影,他们就像是邻居家的小朋友,倏忽几年时间就长大成人,长成了支撑我们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成了在关键时刻挽救人们生命的英雄。而他们来自如你如我一样平凡而普通的家庭。

 

许丽颖说,她每天刷新闻,看疫情的数据,希望病例尽快减少下来,那意味着儿子就不会那么累了。她也担心儿子年轻气盛、无牵无挂的那股子狠劲儿,他跟妈妈说过“谁叫我是医生啊,只要还站着,就得看病人。”



鲲鹏并非没有牵挂,临结束采访时他说,他往常每年夏天都要回哈尔滨看奶奶,今年这情形怕是回不去了,他很想念奶奶。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