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作者

分类

蒙城觅食故事:煮一碗会发光的馄饨!

 

坐十几个小时的飞机从北京远赴蒙特利尔留学,小湘万万没想到自己在加拿大的第一次流泪,不是因为蒙城冬天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也不是因为艰辛的学业,而只是因为一份中餐。

 

那时,小湘已经在蒙城吃了一个多月的三明治和汉堡包,深感体内的中国胃已在发出了最后的吼声,再不去吃点熟悉的美食,日子真的要过得发疯了。

 

寻一处川味中餐馆,光是看菜单上那一排排汉字写就的“蚂蚁上树”,“麻婆豆腐”,“干锅菜花”,“水煮鱼片”……即使配上旁边的法语注解也透着久违的亲切感。

 

 

那是抵达蒙特利尔难忘的一餐,小湘选了一份小炒肉配一碗米饭。微微麻辣的青椒丝彻底激活了本以为早就麻木的味觉,小炒肉和米饭混合搭配食物杂糅的质感畅快带来难以形容的熨贴满足感。

 

可是吃着吃着,眼泪就怎么都不争气地忍不住了。

 

恰逢餐馆里还播放着几年前火遍全国的《舌尖上的美食》,那种若即若离的乡愁,伴着饭菜的香味涌上心头,挥之不去。

 

 

小时候,动画片是小湘的最爱,经典的《中华小当家》里面奉承的理念—“好吃的料理是会发光的”,小湘一直深以为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可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那部经典的美食动画片里面只强调了怎么高大上地做包子饺子,而对小湘的心头爱:馄饨,却几乎没有提及。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小湘在蒙城已不知多少次碎碎念起那一碗馄饨的温暖来了。

 

小学时,奶奶时常做上一顿馄饨给全家人当晚餐。奶奶的手粗粝,却有难以想象的灵巧,只一会儿的功夫,上百个小鱼般玲珑的馄饨就像是变戏法一样地下到锅里了……

 

家人闲坐,“馄饨”可亲。那时家里条件并不很好,在冬季取暖不足的日子里能吃到满头大汗的感受,这份美好的记忆色香味俱全地留在了小湘的心里。

 

 

偶尔,小湘会抱怨奶奶做馄饨从来不爱多放肉。

 

“吃馄饨主要就是喝馄饨汤,汤要做得好,光想着加那么多肉做什么?”奶奶显然对小湘的挑剔不满,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放下手里的针线活计,马上争辩起来,那认真的样子回想起来真的令人莞尔。

 

蒙城唐人街小店里的馄饨五刀一碗,不贵,只是吃过两次稍解相思之苦后,就察觉了里面勾兑的极重的鸡精味而难以下咽了,奶奶说“馄饨就是喝汤”,汤都不好还算啥馄饨?

 

闲聊时,忍不住抱怨了起来连碗馄饨都吃不上的生活。同在蒙城的好友小潘却蛮不在意地建议道:“包饺子是很费事,但是包馄饨却最是简单,你自己可以包啊。

 

包馄饨很简单啊?这念头让人心动。小湘专门从网上看了攻略,原来馄饨的一种最好的吃法是用棒骨熬汤,再配上鲜虾做成的馅儿。看着攻略,都忍不住咽下口水来。

 

梦中,小湘又一次见到奶奶做好了馄饨,戴上老花镜在一边做着针线活。那碗馄饨放在饭桌上在等着放学后的她去吃,馄饨汤里闪着动人的光泽。

 

嗯,这会发光的料理。

 

小湘从来都并不是只愿在梦里去做自己心心念的事情的那种人。

 

像是完成某种仪式一般,按照攻略所写,棒骨三根,八角,料酒,白胡椒粉,馄饨皮,两包鲜虾,半磅肉馅,姜,小葱,海米,紫菜,锅,碗和菜板等统统准备好了。

 

只是包馄饨时,小湘傻了眼,依稀记得包饺子最重要的是封口,不能让馅漏出,但这馄饨皮,小湘用尽了各种方法怎么也不能把皮儿完美封好,网上攻略也是语焉不详。

 

看着包好的七八个馄饨,每个都漏了馅,小湘仿佛看到了自己即将煮出一锅片汤和馅的奇葩混合物黑暗料理来。

 

“救命啊……谁会这个?”可这留学生公寓,小湘那时连一个中国人都不认识,谁来救她?

 

致电小潘求指导的时候,小湘几乎已是绝望,小潘住得太远,断没理由在这蒙特利尔的大雪天伴着漆黑一片的夜幕赶来支援,光是电话沟通,以小湘的手笨到崩溃的程度,管用吗?

 

电话那头,小湘听到了来到蒙特利尔后,最侠义的声音:“放下那皮和馅,我来!

 

 

小湘看着小潘怎么把棒骨洗净,焯水,第二锅水煮沸之后,放入棒骨,不一会儿,诱人的肉香味就缓缓散开来,再加入一两个八角,切得薄薄的姜片和料酒少许,盖上锅盖。

 

小潘重新调制了馄饨的馅料,除了把姜末切得细碎拌入虾仁和肉碎混合物之外,还加入一个生鸡蛋,和一点点盐,这样各种馅料很快就混合得更加均匀了。

 

小潘又用另一个小锅烧了一点水,放入一点馅料,顷刻那馅料就熟了,这时小湘才明白这是在尝试馅料的鲜咸度。

 

馅料被放入小湘的口中的时候,小湘只觉得像是魔术一般,口中绽放的是堪比国内最好的火锅店的虾丸的美味,馄饨的馅料什么时候都可以变得这样出众了?

 

包馄饨时,最要命的封口问题……但其实这原来根本就不是问题—小潘解释道,和包饺子不同,馄饨皮只要包上即可,并不需要完全封死,放入锅中煮的时候,馄饨皮不但不会散开还会自动封口的。

 

那边,煨在电炉上棒骨汤的香味隔着锅盖都要喷薄而出了,香!但不能心急,棒骨汤要小火煨上两个小时才是骨肉接近分离,软骨和肉的胶质蛋白充分溶解在汤里的最美状态。

 

 

乳白色的棒骨汤终于熬好,清澈得不见杂质,小潘先把棒骨一一盛出,放在盘子中,再把后续包好的馄饨拣出二十个左右下入奶白色的汤中,对两个女生这已是一顿足够的晚餐了。

 

果然,记忆里奶奶的馄饨那一幕重现了,馄饨如同小鱼入水一般,在沸腾的汤水中绽放出优雅的姿态,真的自动封口了一般,没有半点飘出馅来。

 

倾斜汤锅,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棒骨汤在空中划出一道诱人的滚烫的曲线,和馄饨一起跳入填满佐料的碗中青葱的碧绿,馄饨皮下隐约若现的虾馅的鲜红,搭配汤头的清澈,已是构成了一副别致的美食图。

 

 

烫!但谁在乎呢?吹着热气,用牙切开第一只馄饨,只感到美味在口中爆炸了,汁水混合着虾肉的鲜美,又有香菜小葱的相伴而不至太腻,恰到好处,过犹不及,才是真的完美。

 

中国料理的精致,与加拿大食材的优质,那一刻是真正地融合了。

 

原来,这就是现实中,真正会发光的料理!

 

之后,在蒙特利尔留学已过去的长达两年的时光里,小湘每次做起馄饨来,都会想起小潘。

 

还有远方的奶奶……

 

奶奶说:“吃饱了不想家。”

 

嗯,就这样,带着温暖,感动,亲情,友情,一路走下去!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