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克·吐温,请不要乱丢砖头
马克·吐温曾在一次演讲中说过:在这座城市里,丢出一块砖头就能砸中教堂的玻璃。啥意思?教堂多啊!素有“圣人之城”的蒙特利尔,曾是北美罗马天主教派的中心。据说蒙特利尔有3000多座大小教堂,是世界上人均教堂最多的城市。
来加拿大旅游,黄刀看极光、多伦多看瀑布,蒙特利尔嘛,可看的很多,两大教堂不容错过。
一个圣母大教堂,仿照巴黎圣母院建造,位于老城,纪念耶稣的母亲玛利亚;另一个是圣约瑟夫大教堂,位于皇家山,纪念耶稣的养父约瑟夫。
圣约瑟夫大教堂,建筑高129米,但因为依山而建,它成了蒙特利尔最高的建筑。市政也规定后来现代建筑不可以超过教堂的高度。
它也是世界第三大的圆顶教堂,许多人说它是“第二大”,其实应该排在科特迪瓦的亚穆苏克罗和平之后大殿、梵蒂冈的圣彼得教堂的后面。
走进圣约瑟夫大教堂,仿佛随处的细节都会将你震撼到。比如一进教堂那肃穆的氛围、强大的气场,比如墙上挂着的几百支拐杖,比如那颗在福尔马林里浸泡的心脏,比如穹顶下那由5811支管子组成的管风琴……
只有你弄清了这座大教堂诞生背后的故事,你才会或者醍醐灌顶,或者感慨万千。
二、安德鲁兄弟
来吧,时光流转——话说1845年,蒙特利尔周边小镇的一个木匠家,出生了一个男娃安德鲁。他已经是家中的第8个孩子。
谁都没有想到,这个孩子今后竟会成为整个魁北克乃至加拿大人的骄傲,竟还被罗马教皇封为“圣人”。
这个小小安德鲁一生都对耶稣的养父、同是木匠出身的圣约瑟夫情有独钟,从小的志向呢就是做一个传教士。而他幼年的身世太过悲催,在其12岁前,父母相继撒手人寰。
那个名言适时地出现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啊。没了爹娘,安德鲁颠沛流浪,饱一顿饥一顿,最远跑到过美国做纺织工。但无论如何艰苦,他始终凭着信念不停祷告。兜兜转转十二年,直到26岁时,终于在教会帮助下找到了一份安稳工作,在蒙特利尔的圣母学院做个门房。这一做,将近40年。
圣徒 André Bessette,如此从容与平和
您可别小瞧了门房工作。虽然岗位卑微,但它可有两个好处:一是闲暇时间不少,二是和谁都能打个照面唠会儿磕啊。所以,在这期间安德鲁大兄弟刻苦地研读起了《圣经》,还常常帮着开导那些教众。最最关键的,他无意中发现了上帝赋予自己的“特异功能”,竟能够疗治某些医生都看不好的疾恙,包括盲瞎、腿脚不便等。
每次,他都是一边取下圣像前的灯油给人治病,一边向人们宣传圣约瑟夫。安德鲁可算有了时间、场地施展平生所学,而善男信女被他妙手回春之后,均视其为在世大神啊,可谓油灯一盏送光明,手到病除真神仙。
有腿疾的信徒被医治好后里留在教堂的拐杖
有一次,一场突如其来的传染病更是让安德鲁声名大振。传染病席卷村镇,尤其附近的学校受到冲击。他主动前往一所学校志愿救护师生,结果,那场传染病竟然没有带走一个孩子的性命。这下,一传十十传百,原本到门房间找安德鲁的人流从“涓涓细流”变成了“滔滔洪水”啊。安德鲁从此更是名声鹊起,备受世人的推崇,许多人不远千里前来听道、恳求医治,他也经常被邀请去加、美各地传教治病。安德鲁还不得不请了4个助手协助他。干什么呢?就帮他拆信回信,因为每年有8万封的信件如雪片般飞来。
圣母学院一看,这门房间可留不住您这尊大佛了,另外还有风言风语说你是江湖骗子,您还是赶紧找更大的地方吧。
昔日小教堂,人们朝拜盛况
其时,安德鲁也早想离开了——他很早就立志要在圣母院对面的山坡上建立一座供奉圣约瑟夫的教堂。名声日隆后,许多人都自愿拿出金钱赠送安德鲁,但安德鲁只是作为善款留存,从不私拿一分钱——他有自己的规划与梦想。1904年,安德鲁终于用存下的钱建造了一个圣约瑟夫小教堂,小礼拜堂上的阁楼作为他的住处,现在还完整地保持着原貌。之后的余生,他差不多都住在这间十平方米的简陋之处,过着物质简单而精神丰富的生活。当时小教堂外面放的一尊圣母像,如今被请进了大教堂内。就在许愿烛台区的背后,观摩时留个意莫要错过。
到1917年该教堂第三次扩建后,仍然无法容纳前来祈祷的教徒。于是,1924年开始,在人们的帮助下终于兴建起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座圣约瑟夫大教堂。
三、那是上帝的事业
要建造那么大的教堂,岂又是一时一日之功?断断续续建了7年,期间经历了美国的经济大萧条,因为没钱而被迫停工,有人建议放弃修建大圆顶,可安德鲁说这不是我们能决定的,那是上帝的事业。
安德鲁虔诚地把圣约瑟夫的雕像放到尚未建好的教堂里……无招胜有招,结果四方信徒闻听消息,纷纷接力送来捐款——这又验证了一句名言:善良的心地,就是真金白银。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宏伟的圣约瑟夫大教堂,是在全世界天主教徒的共同捐助下,于1967年才正式完工的。而此时安德鲁教士,已经远离人世整整30年。而大教堂内挂放着的几百支拐杖,成为了经典,它们见证与诉说着安德鲁的神奇。
荒山变殿堂,历时几十载。圣人虽离世,伟业终铸成。
1937年1月6日,对于蒙特利尔来说,可谓举城悲痛——令人尊敬的安德鲁教士去世了。
为了给他送行,政府特许为他举办了两次告别仪式。人们自发地赶来送别,瞻仰他的遗容。政府为此派了500名安保人员,但架不住人太多,善男信女从山下排到山上。而许多美国各大州的居民还组成告别团,由火车专列送来。政府只能规定,要以每分钟110人观瞻的速率进行告别仪式。这样,每天仍大约有7.5万至10万人参加了告别仪式。整个仪式下来,据说达到百万之众(当时的蒙特利尔才40万人左右)。
如今,每年仍然有逾两百万人络绎不绝来这座教堂游览观瞻。虽然安德鲁本人并没能亲眼望见这所教堂的建成,但是他的心永远和它在一起。是的,在教堂第四层的陈列室里,珍藏着安德鲁的心脏!为了表示自己的心地无私无邪,安德鲁当年立了遗嘱:死后将心脏呈现,以显纯洁赤诚之心。于是这个经过解剖处理过的心脏,果真就密闭在一个玻璃橱窗里,供后人瞻仰。
这里还有一个插曲,这颗圣人之心曾在1973年被偷,当时小偷们开了三道锁,凿断了底座。之后,贼人竟还索取赎金。但教堂因为不愿屈服这种犯罪行为而拒绝了。将近两年后,一个著名律师接到了一通奇怪的电话,告诉他安德鲁的心脏藏在一个公寓的柜子的盒子里……安德鲁的心脏,最终于1974年12月归于原位。
四、加拿大圣徒
2010年,安德鲁教士在梵蒂冈被正式追封为圣徒。他成为21世纪第一个获封圣徒的加拿大人。(有关他的那份长达4000页的封圣请愿书,差不多是在60年前提交给梵蒂冈的。)
封圣仪式那一天,整个蒙城乃至加拿大都感到了至高的荣耀。
我们国人游客大多对西方的宗教不甚了了,许多人参观教堂也都是犹如走马观花。信仰不同,无可非议。
老吴建议,如果有机会参观圣约瑟夫大教堂,不妨前后左右多看看,因为处处充满了故事。本文篇幅所限,也仅点到为止。
您即便记不住、不了解那么多的故事,也可以静静地在大教堂的穹顶下默默地站立片刻,感受那份神圣与肃穆……
对了,马克·吐温还写过一句话:善良的、忠心的、心里充满着爱的人儿,会不断地给人间带来幸福——作为本篇结尾,刚刚好。
长按二维码,关注《魁北客》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