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生活”过度
一晃我成为微信的“信徒“已经四年了,回头看看,我感觉作为“微信徒”我似乎过于虔诚,以至明显地“信生活过度”。
自打有了微信,我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睡眼惺忪地浏览一会儿,以此开启新的一天。同样,每天晚上我也会以“关机睡觉”的方式取代“关灯睡觉”来结束我的一天,就是偶尔起夜时我也会习惯性地滑开手机屏幕看看微信里有没有什么“重要消息”。
平时就更不用说了,看微信是常态。记得几年前我看过一篇名为“三天不上网我们会做些什么”的文章,我也曾暗下决心,想体验一下三天不过微生活(信生活听上去还是有些别扭)的日子,可直到今天我还是没找到所谓的“合适”的机会。
总体来说是个好东西
首先:微信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便于交流而又互不打扰的通讯平台。在没有微信之前我跟人交流主要是打电话,有时一个电话过去对方正忙着,我的电话就变成了打扰,而现在一个微信留言:“忙吗?有事儿商量,闲了给我回个话。”就要礼貌得多了。
有时我会一边在店里接待客人一边在微信上和朋友,甚至和国内的亲友聊天,闲了说一会儿,忙了停下来,断断续续,有时文字,有时语音,有时来个表情符号,方法机动灵活,连长话费都省了,绝对是工作聊天两不误。据说很多上班族神不知道鬼不觉地当着老板的面儿就在桌子底下用微信把私事儿谈了;更厉害的是有人在老婆的眼皮底下摆弄着手机弹指之间就把妹儿撩了,你说神奇不神奇?(别误会啊,我是说手机、微信神奇,可不是说骗老婆撩妹神奇,这是个原则问题!)
其次:微信的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且传播范围广,微友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现如今无论世界上哪个角落发生点儿什么事儿,大到地震海啸,中到明星劈腿,小到饭店打折,朋友圈几经转发瞬间便尽人皆知了。看朋友圈很多时候也是在阅读,几年前我看过一篇文章,文中批评很多中国人不读书不看报。对此说法我不敢苟同,就以微生活者来说,我们每天心灵鸡汤没少喝,名人轶事没少看,妙语美文没少读,难道网文不是文,网书不是书?微生活者们不仅每天大量阅读还常常身体力行,亲自上阵,执笔捉刀。很多微友在转发正文之前要提个“序”,在分享了文章之后再加个“评”,更有微友干脆把微信当作个人的写作空间,诗歌、小说、随笔、杂谈、书法、绘画、天天写,日日练,眼瞅着掀起了一股全体微民争当文艺青年的新时尚。
第三:微信以朋友圈的方式使亲朋好友之间的联络更加紧密,又以群的方式使我们得以结识新朋友,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远在大洋彼岸,刷刷朋友圈我们便知道我们在国内的亲朋好友每天都在干些什么,日子过得如何,而我们自己也会以晒幸福的方式让国内的亲友放心。群的出现则使我们的视野变宽,世界变大,交际变广。微信群里人多嘴杂话题多,不一定哪个话题就引起了你的兴趣,然后你便冒个泡插个嘴,便有可能结识几个志同道合的群友,甚至最后成为生活中的朋友。
群多人多自然女人也多,聊着聊着,指不定哪个群里的哪个美女就引起你的兴趣,如果你没婚刚好她也没嫁,没准儿这还是个交往的好机会,没准还能成就一段好姻缘。当然“看了头像想死你,见了面吓死你”的风险也是存在的,正所谓“微恋有风险,见面需谨慎”。在群里混久了,大家相互之间熟悉了,时机成熟了,群主振臂一挥就是一个群体活动,聚餐,唱歌,郊游,文体活动,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好不热闹。这么说吧,身在海外,在没有微信之前“寂寞”是我生活的主基调,有了微信之后“想静静”反倒成了我的奢求。
想静静
微信的好处远远不止这些,随着微信的影响越来越大,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微商出现了,微媒体出现了,各种微信交流平台也越来越多。它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甚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事物往往有正反两个方便,微信对人们生活的这种影响和改变有利也有弊。
记得两年前的一个岁末年初,微信朋友圈里流传着一个链接,点击进去就会显示一个人的微生活记录,诸如你第一次使用微信是什么时候,你的第一个微信联系人是谁,这几年你总共发了多少条微信,甚至详细到你点赞多少次,被赞多少次等等。我记得当时我也转发了,也看到了我的微信记录,但后来据说这个链接容易泄密,容易暴露个人隐私,我很快就把它删除了。
时间杀手
我不知道有什么办法还能找到有关我个人微信使用情况的统计资料,但我还是能粗略地推算出我这四年来的微生活情况。我记得我是2013年开始使用微信的,几年下来我发的朋友圈应该在七百条左右,我的每条微信平均有四十多条的评论,而我通常是每条都要回复的,这么算下来,我的评论回复约有三万条,这还不算礼尚往来我去别人的朋友圈里点赞留言,以及我的群聊和我和别人一对一的个人聊天情况。我的微信联系人有将近500人,即使这其中有一半人偶而发发微信,我偶尔点赞评论,即使每次添加联系人时我都打个招呼,说几句话,几年下来应该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我知道“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是个喜欢热闹的人,曾经也加入过几十个微信群,一开始时还觉得新鲜,后来差不多都退了,不是群的问题,是我的问题。前些时候网络上流行一句话:“贱人就是矫情”!估计说的就是我这种人。
微信江湖
群多人多,啥人都有,有的群里便常有好斗之士出没,没事儿找事儿,经常是话不投机,俩人就干上了,接着有拉架的,有站队助威的,然后就演变成打群架了,遇到这种情况,开始我还能一笑了之或不嫌事儿大潜水看热闹,时间久了就觉得烦了,就眼不见为净捎带着把群给退了。还有一些群功利性太强,有功利本身不是问题,但有功利就难免有争斗,我就看到过几个群的群主之间相互掐架,不过是为了什么“你挖了我的人了,我抢了你的群员了”之类的小儿科的事情。抛开群主间的是非对错不说,我只站在群员的角度想想都觉得好笑,谁是你的人?怎么我入了你的群我就成了你的人了?我入了几十个群我就有几十个主人了?贱人我还不侍候了呢,一矫情就又把群给退了。我个人认为群就是个松散的,人们扎堆儿的地方,连个组织都谈不上,群主也就是个召集人,你又不给群员发工资,也就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儿,更不要把群、群员当作自己的势力范围。
不得不承认,微信是一种新兴势力,借势做事绝对是明智之举,反思一下我倒觉得是我自己太保守了,太Out了。人说爱拼才会赢,那么前提就应该是”敢想才会赢。群心齐,泰山移,借着微信平台群策群力做一番事业无可厚非。只是有些人的有些过于大胆的想法我还是表示不能理解。
曾经有一个人聊天时跟我说:“你看,我有两个群,每个群有500人,我们是不是可以开个酒吧,你有酒吧管理经验,我有人。我算过一笔账,平均每人每个月去一次酒吧,每天还有30多人呢,再加上散客应该没问题吧!”一千人的两个群和一个酒吧好像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吧,你群里的人未必就是你未来生意的客人,最多你可以在你的两个群里做做广告而已!
我这个人胸无大志,生性也比较散漫,所以我个人比较喜欢在一些以休闲娱乐为目的,或者根本就没有什么目的的群里嘻哈闲聊,打趣说话,尤其喜欢在美女多的群里和美女说话,好像也不只是我,男人差不多都这德行吧,要不怎么说美女是群动力,美女是群活力呢,这话当然是从男人角度说的。在这类群里待得久了,很多人也都熟了,说话也也就更加无拘无束,男女之间不咸不淡,不荤不素的暧昧话也常常溜出嘴边,有时我正跟某美女口吐莲花聊得热火朝天,乐不思蜀的之际,有好事者把她老公或我老婆也拉进了群里,我立马变脸幻化成一位言辞谨慎,目不斜视,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人倒是正经了,可气氛却也降温了,热聊成冷聊,冷聊成无聊,无聊最后成了沉默不聊。
退群
蒙特利尔的华人圈子本来就很小,很多时候夫妇两人还都在一个群里,你说还让人怎么好好玩耍?慢慢地我由群里的兴风作浪者变成了一个沉默孤独的潜水员,久而久之觉得无聊,就又退群,现在的我差不多把群都退光了。
退了很多群,我便只混朋友圈,微友多了,我发现朋友圈的关系也有些复杂。比如我在给某些微友点赞评论时经常会在下面其他微友的评论中意外地发现:哦,原来她们俩也认识?他和她原来是两口子?我老婆怎么和我经常搭讪的美女也是微友关系?甲和乙不是仇人吗?怎么还是微友?怎么还互相点赞?我给甲点赞多了,乙会不会不高兴啊?算了,我还是潜水吧。
从此少说话,多学习,多了解些有用的信息,看着看着我发现微信里朋友转发的很多信息都是假信息,有时甚至是谣言漫天飞,常常会使人有受骗上当的感觉,有时我也因此愤愤不平。要说还是老婆看得开,她说:“别那么认真,微信吗,意思就是稍微信信就行,不能全信!”
作者老冯,著有《移民,就那么回事儿》。
长按二维码,关注《魁北客》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