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人守规矩,爱排队。无论是黒五购物,人潮人海中;还是麦克莫里堡大火压境,死里逃生的路上,都能见到加拿大人安之若素,处乱不惊地在保持队形。
或许加拿大人早已从历史的教训中了解到,不讲秩序会造成怎样的恶果:近百年前哈利法克斯发生的一次随意乱插队引发大爆炸,造成了2000人丧生的世纪灾难。
1917年12月6日上午,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海港一片繁忙。
一艘名为SS Imo号挪威船只,违规行驶,进入不属于它的航道,这是一次致命的插队。Imo号与法国货船勃朗峰号相撞,而勃朗峰号上装载大量炸药和军火,并且没有护卫舰的保护。悲剧发生了。
上午9点4分35秒,勃朗峰号发生爆炸。船体被完全撕碎,强烈的爆炸冲击波达到每秒1000米,爆炸中心点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白热的钢铁碎片四处飞溅,勃朗峰上的90毫米火炮的炮筒,被抛出5.6公里,而重达半吨锚柄,也被掀到3.2公里以外。
爆炸的白烟升到3600米的高空,冲击波以接近声速的3倍的速度通过地表,让207公里以外的布雷顿角感到震颤。海水瞬间大量蒸腾,周围的海水涌入填充空隙,形成18米高的海啸。
爆炸共造成近2000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在半径2.6公里的范围内共有1万2千栋建筑全部被摧毁。
几百人在家里被破窗而入的爆炸冲击波震得蒙掉了,无数的炉子和灯火又引发哈利法克斯城市大火,特别是在北部,整个城区变成人间地狱。
幸免于难的消防员比利·威尔斯(BillyWells)回忆说,在爆炸之下,他的衣服从身上被撕下来,视线很糟糕,人们从窗户中掉了出来,有些人失去了头部,有些人被扔到了空中的电报线上。他是消防车“帕特里夏”号八人组中唯一生还的消防员。
6号码头附近的大型砖石厂、阿卡迪亚糖厂,消失在无法识别的大堆瓦砾中,导致大部分工人死亡。距离爆炸区1.5公里的新斯科舍省棉厂被火灾和其混凝土地板的倒塌毁坏。
哈利法克斯爆炸是1945年日本广岛原子弹轰炸之前最大的人为爆炸事件。加拿大人用了25年时间,才把哈利法克斯这座被誉为“夏日之城”的胜地恢复昔日的繁华。
海盗性格的挪威人,与漫不经心的法国人,让加拿大吃尽了苦头。
近百年后的今天,哈利法克斯大爆炸的阴影在加拿大人的记忆的伤口中依稀可见。哈利法克斯俯视港口的Fort Needham Memorial 公园,建着祭灵的钟楼,每年12月6日都会有人前去祭奠。而反映这幕惨剧的照片资料都展示在Maritime Museum of the Atlantic纪念馆中。这里还同时保存着一把特别的躺椅——它来自于那艘著名的泰坦尼克号。
发表回复